大观学止 | 青铜镜里的孝道文化和长寿文化 二维码
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日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此节日起始于先秦时代,普及于西汉,由于“九”在《易经》中为阳数,而日份、月份皆为“九”,两阳数相重,故被称为“重九”。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期人们有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以后,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民间节日,传承至今,有登高祈福、赏菊、敬老等内涵与习俗。 重阳节在如今也被称为“老人节”,因“九九”与“久久”同音,而被赋予长久长寿的含义。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将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节日。 铜镜中有许多记录孝道和长寿文化的铭辞,如“长保二亲乐富昌”“寿如金石”“延年益寿”等,另外龟、鹤类象征长寿的纹饰在镜中也十分多见。 “新有善铜出丹阳”铭四神瑞兽博局纹镜 汉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 铭文内容:“新有善铜出丹阳,湅冶铜锡清而,巧工刻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朱鸟玄武顺阴阳,子孙备具居中央,长保二亲乐富昌,寿蔽金石如侯王。” “角王巨虚”铭七乳瑞兽纹镜 汉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 铭文内容:“角王巨虚日后喜,昭此明镜诚快意,上有龙虎四时宜,长保二亲乐毋事,子孙顺息家富戬,予天无极受大福。” “百善孝为先”,在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和优良传统道德中,“孝”占有特殊地位。关于孝文化的内容,汉代铜镜中多有表现,常见“长保二亲得天力”“长保二亲乐富昌”等铭辞,有为父母祈福之意。这与汉代社会推崇的孝道文化有关,统治者“以孝治天下”,选官实行举孝廉的制度。同时,朝廷还对实践孝行的人给予鼓励政策,并且将其作为正面典型进行宣传,使之成为民众争相效仿的榜样。 “铅华”铭文圈带四乳瑞兽纹镜 汉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 铭文内容:“湅(冶)治铅华清而明,以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去不羊(祥),与天无极,长乐未央。” 葵花形荷叶负龟钮双鹤仙山祥云纹镜 唐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 追求长寿,是人类的本能。在太平盛世生活富足美满的情况下,人们总是渴求生命能延续更远。汉代,由于医疗水平尚不发达,人们对疾病的治疗有限,加之在黄老思想与神仙、长生思想的影响下,追求长寿的愿望更为强烈。因此汉镜中常出现“寿如金石”“延年益寿”等铭辞,有祈求健康长寿之意。唐代铜镜中也有龟、鹤类象征长寿的纹饰题材,在传统观念中,鹤与龟同样为寿之冠。所以人们用它们来作为祝寿、庆寿之词,如“鹤寿”“鹤龄”“鹤寿龟龄”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