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唐朝酒器、酒业、酒文化下的胡人身影

 二维码

在广东大观博物馆“丝绸之路”的展厅中展示着这样一件陶俑,高大健壮的骆驼自信地昂首前行,身上满载货物,鞍上坐着一个深目高鼻、满脸络腮胡的胡人,他也许是一个穿梭于丝路各国间进行贸易的商人,在长途旅程中,一手握着缰绳,一手拿着酒壶,边骑边饮。陶俑整体造型刻画十分生动形象,画面感极强。



灰陶彩绘饮酒胡人骑驼俑 唐代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唐代,由于丝绸之路的繁荣,西域酒如葡萄酒、三勒浆、龙膏酒等也随之进入中国,在胡人的参与下唐朝酒器、酒业、酒文化也有了新的发展。


被引进的酒

唐人以饮谷物酒为主,果品酒甚为稀少,其所饮果品酒,几乎来自“胡人”。在当时,国内出现过的果品酒有葡萄酒、三勒浆、甘蔗酒、槟榔酒、龙膏酒、椰花酒等,都是从国外传入的。


葡萄酒,原产自西域,唐朝时在国内十分流行,受唐人喜爱,曾有许多诗作对其进行赞美。

三勒浆酒,产自波斯国,是用庵摩勒、毗梨勒、诃梨勒三种水果酿制而成的。

甘蔗酒,产自赤土国(苏门答腊),自隋朝传入,“以甘蔗酿酒,杂以紫瓜根。酒色黄赤,味亦向美。”

槟榔酒,产自林邑国(越南),以槟榔汁作酒。

龙膏酒,由乌戈山离国进献,酒色“黑如纯漆”,饮下可以使人神清气爽。

椰花酒,产自诃陵国(爪哇),由椰树花酿制而成,而且可以割开椰树,取椰枝中的汁作酒,其酒味偏甜,但多饮亦会“醉如泥”。


酒器的创新改良


胡人还推动了唐代酒具的创新改良。在酒器材质上出现有金银,多为周边国家或民族朝贡而来。其中“萨珊式”和“粟特式”金银胡瓶具有代表性,传入后我国还用陶瓷进行仿制和创新,唐代的凤头壶就是在波斯胡瓶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的,是当时特有的饮酒器产品。另外,胡瓶还与唐朝酒器——酒注子相融合,衍生成迄今仍通行的注酒器——执壶


鎏金银壶 北周

宁夏固原博物馆藏


彩色釉陶凤首壶 唐代

上海博物馆藏


长沙窑青釉瓜棱瓷执壶 唐代

海南省博物馆藏


与酒业相关的胡人


唐朝时,胡人在大唐各地的分布数量十分惊人,仅入户长安的“胡人”就有数千户。这些胡人在大唐从事着各种行业,有从政做官的,《贞观政要译注》中记载:“诸部落首领来降者,皆拜将军、中郎将,布列朝廷,五品以上百余人,殆与朝士相半。”还有从事商业的,其中不乏以卖酒为生的“胡商”,他们一般被称为“酒家胡”。


根据唐诗和文献史料记载,酒家胡所卖的酒有葡萄酒、三勒浆等西域名酒和竹叶青这种佳酿。除了卖酒以外,酒肆还用歌舞音乐招揽顾客,那些在酒肆中以歌舞侍酒为生的胡女则被称为“胡姬”或“胡伎”。由胡人经营的酒肆受到当时人们的喜爱,十分受欢迎,在许多地区都有分布,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唐朝酒业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外酒类的交流。


胡人与唐代酒文化


胡人对唐朝酒文化产生过影响。唐代行酒令中有一种特别的方式,叫“酒胡子令”。“酒胡子”是唐人发明的一种酒宴上劝人饮酒、行令的酒具,又有“补醉仙”“指巡胡”的别称。由于“胡人”善饮酒爱饮酒,唐朝人便以此为契机发明了酒胡子。


酒胡子的上半部分形貌依“胡人”形象雕镂而成,高鼻深目,下半部分则重心较低,由此形成上轻下重状态,倒下去又会立刻恢复站立姿态。酒席之上,让酒胡子旋转起来,当停下来时,它手指着哪位客人则此客人便要无条件饮酒。因此酒具久摇不倒,形貌奇特,不类常人,故酒席间常博人欢笑。


此外,周边各民族也被大唐的酒文化所影响。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饮酒时也有相应的礼俗,而这些酒礼俗在交往过程中也逐渐传至周边,如“蘸甲”、咂酒等,均被传承至今。

咂酒


文章分类: 大观学止丝绸之路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23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36.74MB下载
2022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38.33MB下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