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丝绸之路 | 从骆驼载乐俑看丝路上的音乐交流

 二维码
图片

▲红陶彩绘骆驼载乐俑

广东大观博物馆藏



在距今一千多年的长安街头上,有一只高大的骆驼正缓缓走来,它昂首挺胸,张口嘶鸣。镜头拉近一看,骆驼的背上居然还驮着五个人!他们或坐或立在一个用菱格形毯子覆盖的平台上,卖力地演奏歌唱,表情生动。


你见过骆驼上演出的乐团吗?

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乐团呢?

他们为何会在骆驼上进行演出

怀着这样的好奇

我馆派出前线记者——观宝

对这个乐团进行一次深入的采访!




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吧~



你好,我是乐团里负责吹箫的乐师,是大唐长安人士。别看我穿着胡服男装,但其实我是一名小姐姐哟,在大唐,女子穿男装是一种流行时尚~



头戴幞头,身穿翻领胡袍,我就是全乐团最靓的崽!咳咳,言归正传。你好,我是乐团里主要负责奏排箫的乐师,我是土生土长的长安人!



泥好(你好)!窝(我)是乐团里演奏箜篌的乐师,来自西域。自从那年跟随商队来到大唐之后,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一年多了,目前我正跟着我们的乐团在长安街头进行演出。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你好,小女子乃乐团里弹琵琶的乐师,大唐长安人士,我与吹箫乐师为姐妹,二人共同在乐团演出。



(一段不知名的歌声)......你好,我是乐团的主唱兼舞者,我来大唐生活好几年了,这个奏箜篌的兄弟是我同乡。团里胡人和汉人都有,大家相处得非常和谐,彼此就像兄弟姐妹一样。


可以请四位乐师介绍一下各自手里的乐器吗?



@ 吹箫乐师

这叫箫,它是汉族古老的一种单管吹孔气鸣乐器,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箫又名洞箫,单管、竖吹,上端有吹气孔,管身有六或八个按音孔(八孔箫为现代改良产物),一般用竹子制成,也有其他材质。箫音色圆润轻柔,幽静典雅,适于独奏、合奏,并在伴奏相和歌的乐队中使用。



@ 奏排箫乐师

我的乐器叫排箫,排箫是一种编管气鸣乐器,音色空灵清越,既可独奏也可用于声乐或歌舞伴奏、器乐合奏,在中国产生的时间最晚可追溯至商代晚期。历史上,排箫一直占有重要地位,是不可或缺的宫廷乐器。到了大唐,排箫的发展达到了又一个高峰,除了在雅乐和鼓吹乐中地位不可动摇外,在燕乐①和佛教音乐方面也有了显著的发展,与其他乐器的组合形式越来越多样化,成为各燕乐乐队中重要的辅助乐器。


①燕乐,也称宴乐,是隋唐至宋代的宫廷中饮宴时,提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 奏箜篌乐师

我手里拿着的乐器叫作竖箜篌,它源自波斯,后来也经西域传进了中原。这里的人非常喜欢胡乐,箜篌不但用于宫廷十部乐②中的西凉、高丽、龟兹、疏勒、高昌诸乐中,而且也在民间广泛流传。箜篌不仅能演奏旋律,也能奏出和弦,在独奏或伴奏方面都十分优越。


②十部乐。隋唐时期燕乐繁荣兴盛。隋初,统治者根据音乐来源和乐队编制将燕乐分为七种,称“七部乐”,而后又增加调整为“九部乐”。唐太宗贞观十六年(642)设“十部乐”,即燕乐、清商乐、西凉乐、天竺乐、高丽乐、龟兹乐、安国乐、疏勒乐、康国乐、高昌乐。



@ 弹琵琶乐师

小女子所奏乐器名唤曲项琵琶,此乐器梨形、曲项、四弦、横抱用拨子弹奏。起源于波斯(今伊朗),叫“乌德”,魏晋南北朝时经龟兹(新疆库车地区)传入中原。自进入中原后,琵琶便在这里生根发芽。到了我所处的这个时代,琵琶在经历本土化演变和盛唐乐舞空前繁荣的局面下,成为当时最负盛名的乐器。从宫廷到民间、城市到边塞、世俗到庙宇,琵琶声几乎无处不在,一时间高手云集、作品涌现。



观宝:

没想到各位的乐器都“大有来头”!还有一点我十分好奇,你们为什么在骆驼上表演呢?

歌舞乐人:

是这样的,骆驼载乐是长安百戏的一种,集乐舞、杂技和马戏于一体。在长安,有很多像我们这样的百戏班子,有歌舞杂乐、杂技、幻术、武术和杂戏等多个种类,节目都很精彩,不仅民间老百姓喜欢看,就连朝廷官员、王公贵族也喜欢。当时长安最热闹的商业区东、西市都有专门的百戏班子,而我们乐团主要在西市活动,每天都进行演出,同时也可以受雇表演。

观宝:

原来如此,那在骆驼上演出很考验各位的平衡能力啊。

歌舞乐人:

是的,双峰骆驼一般身高按今天的单位算为2米左右,负载力可以达到250公斤,驮载我们5个成年人行走尚且需要经过特殊训练,况且驼背上的我们在完全没有围栏的平台上奏乐歌舞,更需要锻炼出极强的平衡力,才能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

观宝:

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正是因为你们平日里辛苦训练,才能为观众们带来如此精彩的表演!非常感谢你们的分享,祝你们演出顺利!



通过这次采访,我们了解到丝绸之路除了带来贸易上的繁荣,也促进了中外音乐、歌舞、服饰、文化的交流与发展,感受到了盛世大唐开放包容的气度与胡汉交融、和谐共处的氛围。那么本次文物访谈就到此结束了,我们下次再会啦~


文章分类: 丝绸之路
分享到:
年度报告
2023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pdf
36.74MB下载
2022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总结汇报
38.33MB下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