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听鸿夜话3”第十五期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林滔鉴赏元代景德镇窑瓷器 二维码
“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十五期 元代景德镇窑瓷器鉴赏 地点: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 时间:2022-06-10 19:30 主讲人:林滔,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陶瓷器、玉石器类责任鉴定员。长期从事陶瓷器、玉石器类文物的鉴定与研究工作,常年参与广东口岸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博物馆文物征集与定级鉴定工作,司法机关涉案文物鉴定评估工作,文物拍卖标的审核工作,以及为基层群众提供民间收藏文物咨询鉴定服务。 指导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 精彩预告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源远流长的瓷器(china)文化成为了中国(China)的象征。元代,是中国制瓷的重要转折点,让“瓷都”景德镇为后来驰名海外打下坚实基础。景德镇窑瓷器已有2000年的烧瓷历史,素有“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美誉,元代朝廷更是在此设立了“浮梁瓷局”,将最优秀的制瓷工匠向景德镇集中,引领了一场继古开金的创新浪潮,令元青花、景德镇的名号享誉天下。 本期讲座特邀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林滔老师为我们分享如何鉴赏元代景德镇窑瓷器,讲座通过分析器型、装饰图案、烧造技法,以及单色釉瓷器、釉上彩瓷器等装饰技法不同角度,带我们领略元代景德镇窑瓷器的艺术特色与欣赏价值。 参加指南 观众名额:45个现场观众(免费) 马上点击此处,抢先占位吧!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 公交:临近站点-灯湖西路南站 自驾:停车建议前往南海区国家税务局停车场、千灯湖停车场或致越优城停车场 讲座回顾 6月10日晚,由广东大观博物馆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广旅体局、南海博物馆联盟共同举办的“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十五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本次活动由广东省文物鉴定站专家林滔主讲,题为《元代景德镇窑瓷器鉴赏》。 ![]() 根据文献记载,景德镇窑已有2000年的烧瓷历史。《浮梁县志》有言:“新平陶冶,始于汉世。”目前为止,考古专家发现的景德镇最早的瓷器是晚唐五代生产的青釉和白釉,而宋代烧造出的青白瓷,一举成为瓷器品种中的后起之秀。到了元代,朝廷在景德镇设置浮梁瓷局,从遍布各处的制瓷工厂可以看出当时景德镇制瓷业的盛况,其中以湖田、落马桥、珠山最为有名。 介绍完景德镇窑形成发展概况之后,林滔老师从“单色釉瓷器”、“釉上彩绘瓷器”、“釉下彩绘瓷器”三种瓷器品种入手,带领观众以专业的角度全方位鉴赏元代景德镇瓷器之美。 ![]() 闻名遐迩的青白釉就属单色釉中的一种,因其釉白中微微闪青而得名,元代青白瓷承南宋遗风,但胎体普遍厚重,在造型、釉色和装饰上已有自己的风格。除此之外,卵白釉釉色均匀,色似鹅卵;蓝釉色泽浓艳明丽;红釉呈深红或灰红;孔雀绿釉艳而不浮,古穆静雅。 相较于数量庞大且品种丰富的单色釉瓷器,元代釉上彩存世极少,多数都存于国外博物馆或收藏家之手,在国内该品种的标准器和考古出土器极为匮乏。 而釉下彩中的名品当属青花瓷,林滔老师将其分为“材质用料”、“器型种类”、“装饰手段”三大板块,向观众详细讲述元青花的器型特征与艺术呈现。与青花瓷同时创烧的还有釉里红瓷器,它只是在用料上与青花不同,相同的工艺过程辅以特殊的装饰技法,烧制出的成品却与青花瓷截然不同,林滔老师笑谈道:“每一次开窑都像是在开盲盒,可能这就是瓷器拥有经久不衰的魅力的原因吧。” ![]() 中国以“瓷都”闻名于世,纹饰造型或清新淡雅或浓重绚丽,制作工艺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屡创新型品种,这体现了中华民族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不懈求精与求美的精神。广东大观博物馆此次携手林滔老师,为大家展现出元代景德镇窑瓷器之美,同时也是传递着传统文化与传统精神之美。 ![]()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