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听鸿夜话3”第十期:一把剪刀裁出佛山故事——非遗传人邓燕平讲述佛山剪纸 二维码
“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十期 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间剪纸艺术 地点:广东大观博物馆一楼 时间:2022-02-25 19:30 主讲人:邓燕平,工艺师,高级教师,国家级非遗项目剪纸(广东)佛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佛山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禅城大工匠,首届禅城最美文化使者,中国功夫咏春剪纸第一人。 指导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主办单位:佛山市南海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 协办单位:南海博物馆联盟、广东大观博物馆·佛山市岭南金融博物馆、邓燕平剪纸艺术工作室 精彩预告 佛山剪纸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邓燕平老师现场教孩子剪纸 邓燕平老师在2002年正式开启“剪纸人生”。20年间,邓老师凭着一把剪刀、一把刻刀、一个铜凿,打开了绚烂缤纷的创作天地。她首创佛山“功夫剪纸”,把佛山的功夫文化与剪纸文化相结合,让佛山两大文化名片闻名海内外。 本次讲座将邀请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邓燕平老师为我们讲述她与剪纸之间的故事,普及剪纸工艺的发展历史,带我们感受佛山剪纸的艺术魅力。 参加指南 观众名额:45个现场观众(免费) 马上点击此处,抢先占位吧! 地址:佛山市南海区灯湖西路28号广东大观博物馆 公交:临近站点-灯湖西路南站 自驾:停车建议前往南海区国家税务局停车场、千灯湖停车场或致越优城停车场 讲座回顾 2月25日晚,由广东大观博物馆与佛山市南海区文广旅体局、南海博物馆联盟共同举办的“听鸿夜话”第三季第十讲在广东大观博物馆开讲,佛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项目传承人邓燕平老师以《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间剪纸艺术》为题,带我们感受佛山剪纸的艺术魅力。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以其扎根民间的鲜活力量、持续千年的文化传承、雅俗共赏的艺术展现、灵活多变的工艺手法,深受人们的喜爱。佛山剪纸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纯色剪纸,铜衬料、例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几种。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或在特制的铜箔、银箔上剪、刻而成。 其中,铜凿料剪纸是佛山剪纸中最具特色的一个品种,它不是用刀刻成,而是在铜箔上用类似圆珠笔状的小铜凿,用木槌按图象敲击出一点点小圆珠连线而成,这种以凿代笔,以敲代画的方式,在国内外均未见,由于成本较高、敲凿技术难度较大、制作时间较长,成为佛山剪纸的最上乘者。 讲座现场,邓老师以大量的作品展示了佛山民间剪纸的艺术魅力,带领大家从艺术风格、创作灵感、背景故事全方面赏析多位佛山剪纸大师代表作。整场讲座生动有趣,邓老师为大家当场传授一些剪纸教学的经验及技巧,使大家充分体验到了佛山剪纸的趣味性和艺术性。 多年来,邓老师致力于本土剪纸艺术的传承。她首创佛山“功夫剪纸”,把佛山的功夫文化与剪纸文化相结合,让佛山两大文化名片闻名海内外。此外,还创新模式,通过与禅城南庄龙津村合作,设计创作了四个以当地廉洁故事为原型的剪纸作品,通过这种通俗易懂的剪纸画面,潜移默化地让廉洁、孝顺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印在人们脑海里。 邓老师除了创作剪纸,还热衷于剪纸教学的推广和普及,通过手把手教学来传承传统手艺。“哪怕只有一个人来听课,我也要教下去。只要有人想学剪纸,这门手艺就能不断传承下去。”邓老师表示,希望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让更多人了解、认识佛山剪纸,更好地传承、利用佛山剪纸展示、传播佛山文化。
文章分类:
知识讲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