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t Homepage | Favorite

新展上线!一大批艺术品惊艳亮相!赶紧来打卡~

 


宝们听说了吗

我馆上新展啦

8月29日(周二)

一楼展厅

与观众们正式见面


这次的展览主题是

《明清之韵:中国明清时期工艺美术展览》

在参观之前

我们一起来做点小功课吧


• 前言

明朝和清朝是古代中国最后两个大一统的王朝,其在文化艺术上承接宋、元,继续发展,不断提高。由于皇权的高度集中,这一时期的宫廷工艺美术发展达到顶峰,供御用之物无不精致美观、富丽堂皇。此外,受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和工艺技术进步的影响,民间工艺美术的发展极快,个中精美者不输御品。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商品输出海外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国外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国内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血液。这一时期的工艺美术,前后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变化,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时代面貌。


明/清/之/韵


本馆展出了明清时期的100余件藏品,包括珐琅器、银器、瓷器、佛造像、文玩杂项等五大门类,从历史、工艺、美术等多方面进行解析,还原出一个多姿多彩、绚丽缤纷的时代。



01

掐丝珐琅


珐琅器最早诞生于希腊,12世纪时由阿拉伯地区传入我国。先是经由东西贸易的兴起,随着一般番货传入我国;而后蒙古人统治欧亚大陆,建立大元帝国,由于人种的迁徙与文化技艺频繁的交流,掐丝珐琅的制作技艺随着西方艺人传入我国。明初,掐丝珐琅器已经被贵族阶层使用,到了景泰年间,珐琅工艺臻于鼎盛。清代,珐琅器在康、雍、乾时期得到更进一步发展,特别在乾隆时期盛极一时。明清两代,珐琅器主要供皇室御用,很少流向民间。


掐丝珐琅一般是指在金、铜胎上以金丝或铜丝掐出图案,填上各种颜色的珐琅,之后经焙烧、研磨、镀金等多道工序制成的器物。掐丝珐琅有着五彩斑斓、华丽夺目的魅力,由于其在明代景泰年间迅速发展,又一般多外饰蓝色釉料,故习称景泰蓝。



02

外销银器


中国银器制作的历史悠久,夏商时期便已出现中国最早的银器。唐宋时期,金银器制作开始爆发式发展,风格富丽堂皇、奢华典雅。此后,银器制作工艺不断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手工艺中的一个门类,银制品也因其材质珍贵、色泽柔美而受到人们的喜爱。


中国外销银器是18世纪至20世纪主要产销给西方客户的银制器具。这类银器采用了中国传统银器制作工艺,以西式器型为主,中式纹饰为辅,是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产物。外销银器早期产地集中于广州,由广州十三行商馆区销售。自1842年“五口通商”后,上海、天津、宁波、汉口、九江等地也开始设立银楼、生产外销银器,并逐渐发展成为全国性产业。外销银器是旧中国开拓海外贸易的见证,其种类丰富、风格多样、做工精湛,在我国外贸史上开创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白银时代”。



03

佛教造像艺术



佛造像,是带着宗教情感的艺术创作活动,其工艺手法多样,最早出现于古印度西北部犍陀罗地区,受古希腊雕塑艺术影响。公元1世纪,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内地,佛教造像艺术也随之而来并在此地生根发芽。根据材质和塑造方式,中国佛造像可以分为泥塑、石刻、木雕、金属、陶瓷等类型。从佛像种类看,又有佛陀、菩萨、罗汉、护法、供养人等许多题材。明清时期,汉传和藏传的金铜佛造像十分流行,题材广泛,在数量、工艺和艺术性方面都达到了顶峰。



04

明清瓷器


瓷器是用瓷石或高岭土做坯,在1200℃左右的高温下烧成,外表施有玻璃质釉的器物,它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明清时期,中国瓷器发展至鼎盛。经过了汉唐宋元历代的发展与积累,此时的瓷器品种和种类繁多,工艺水平精湛,代表了中国瓷器的最高水平。从瓷器品种看,有青花瓷、彩瓷(釉上/下彩、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单色釉瓷等多个种类;从瓷器纹饰看,包含人物、文字、花鸟、飞禽、走兽、戏剧、传说、民间故事等题材;从装饰方法看,以画花为主兼有镂空、开光、剔刻、印花等。此外,这时的瓷器业发展也极度繁荣,官窑、民窑百花齐放,景德镇成为全国制瓷中心,而中国瓷器也远销海外,风靡世界。



05

文玩雅赏


文玩,即文人赏玩的玩意儿,它们最早源自书斋雅室中的文房用具。文房用具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最初只是笔、墨、纸、砚,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文人墨客的风流雅性,延伸出更多有趣而实用的文房用具来,那些与笔、墨、纸、砚相配套的文具,如镇纸、笔架、笔洗、笔筒、墨盒、砚匣、水丞、臂搁、印章、格碟、香熏、香炉、数珠、拂尘等也成了赏玩的对象。文人们对文房用具并不仅仅满足于实用的需求,更多的却是寄情于物,因此,在制作工艺上不厌其精,在造型设计上不厌其巧,一种原本只是实用品的文具用品,经过文人的巧妙设计,则变成了一件件可以远赏近观,抚摸把玩的玩意儿了。



【END】


展览在本周二正式开放

欢迎大家前来打卡!

感受古文物的魅力~


Article classification: 新闻动态明清之韵
Share to:
年度报告
2019年广东大观博物馆年度工作报告
23.48MBDownload
Prev 1 Next